
當自己成為一項商品時,你會怎麼包裝行銷你自己?當阿餅老師提出這個問題並作為第一項的設計課題時,對我來說這真的是一大衝擊,一直以來思考的方向都是問自己:我是怎樣的一個人,為什麼我會這樣做?都以唯心唯人的角度探索檢討自己,卻從來不曾想過將自己物化這件事。
<如果可以,我希望我能成為一台機器>安迪沃荷的這句話則在開始思考的<物化>這件事的時候,無預警的浮現,但我混亂的大腦裡卻同時也浮現了童話中小木偶皮諾丘的形象來,渴望成為物的人與企求成為人的物,他們之間的差距除了呼吸這件事外,還有什麼呢?如此相似卻又決然不同的彼此,那道分界在哪裡?當我思索的脈絡朝這越來越複雜的狀態發展時,才驚覺到,對了!是了!只有人會把事情搞的越來越複雜,既然要物化自我,那何必去深究那無限多解的人性,就將自己純化,化為片語、符號,就像在比較百事可樂跟可口可樂之間的差異性一樣,我這項商品與其他人不同的點,然後把它放大!然後開始設計!!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